第二百一十四章 王璋从商(3 / 3)

眼下秦皇避而不见,而南方沛王成了气候,似乎这天下不是只此一家。

不只是谁起的头。

百家各派的领袖先后离去。

一部分向西,准备投奔西北三郡的鲁王,其中以墨家,名家为首。

一部分向东,准备投奔兵马雄壮的沛王,其中以道家,儒家为首。

这儒家却是属于儒圣的那一批。

大秦圣贤孟子麾下的儒者,老一辈选择留守咸阳,他们想要用余生继续践行孟子他老人家的学问。

而那些年轻的才俊,同样直奔西北而去。

这其中,有一半是因为鲁王善用百家之人,尊奉百家贤者;另一半,需要追溯到数十年前,靖王与孟子的那段因果。

闻名天下的《孟子三卷》,其中最后一卷是由靖王书写,他对孟儒而言,有着比肩圣贤的意味。

圣贤的后人,肯定不会差。

嘉定四年,八月。

王璋再度传信,这次带来的蔗糖,却是纯粹了许多,褐色相当醇厚。

李常笑知道,王璋是彻底掌握了炼糖术的第一层,《蔗糖赋》。

至于那进阶版的,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不过这也足够了。

李常笑与丹阳一合计,将府中的那些护卫派下去不少。

就连丹阳身边的丹阳十八骑,都有十骑前往。

十八骑这些年轮换了好多次,总数却维持在十八不变。

每一任“十八骑”都会寻得自己的传承者,由传承者接替衣钵,成为新一任“十八骑”。

王璋初到滇地,是该有些根基才好。

更何况,日后这新制的蔗糖流入市面,必然会引起有心人的觊觎。

与其到那时束手就擒,倒不如培养起属于自己的力量。

十骑离去,一并同往的还有王璋的嫡次子,王牧。

没有意外的话,滇地的基业会落到他手里。

如今王璋有了奔头,西北的鲁王同样将封地经营得有声有色,丹阳终于放心了。

一抹豁然,一抹归愿。

偌大的郡主府,仿佛又回到了昔日的靖王府。

在欢笑声中,万物生长而复凋零。

东流逝水,叶落纷纭。

丹阳拄着拐杖,靠在李常笑肩头,坐观每一次的昼夜。

她知道,似这般的日子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