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的,上面印花的那种。
从一年级一直用到小学毕业,最后铅笔盒的图案都磨光了,要是铅笔盒用坏了都是家长给修一下,接着再用。
铅笔用秃了,都是自己拿铅笔刀削,家长很少帮忙。wap.bΙQμGètν.net
笔使短了套上笔帽又可以握住了,直到用得没法销时才丢掉。铅笔盒里面,女生还放块小砂纸,是用来磨铅笔的,男生很少用,所以写的字越写越粗。
六十年代的时候,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为了节省纸张,上学还要背上一块儿小石板,拿石笔在上面练习写字,写好了才能在作业本上写生字。
因为那时作业本都是有数的,正反面都要写字,写一篇下面要垫上垫板,作业本都是用得一页不剩,就是剩下几页也都是订起来重新利用。
那时胡同里少年之家有一幅对联何雨记得非常清楚上联是“不比吃,不比穿,不比谁家房子宽。”下联是“比学习,比进步,比比谁的思想红”。
那时孩子之间没有讲吃,讲穿的。艰苦朴素的精神蔚然成风。在学生身上完全统一的只有胸前鲜艳的红领巾。
那时女生的发式基本都是梳两条小辫,男生留的都是学生头。学校没有统一要求。那时的孩子可没有娇生惯养的。高年级的学生放学后都要帮助家长做些家务事。
有的生活困难的同学回家还要织网兜,或糊纸盒挣钱贴补家用。有时学习小组的同学做完功课,一同帮助家里有这种活的同学一起干。干完活大家一起高高兴兴地做游戏。
学杂费,都是同学自己辛辛苦苦挣出来的。而且剩余的钱也是贴补了家用,自己兜里没有一分零花钱。也没有谁觉得委屈。
吃的东西更是没法跟现在比。因为赶上挨饿的年代,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不饱饭,菜也是没有油水。家长更惨,看着孩子没吃饱。都是从自己的碗里拨出一些给孩子。
宁肯自己饿着。那三年体育课都停了,为的是减少运动量。
.........................
“你看...就是那个女孩。”
不一会,来到了教导处的花坛,阎埠贵笑着往前一指,跟着何雨柱就看到了一位身穿黑色呢子棉袄,下身一条灰色裤子,围着一条红白围巾,梳着两条鞭子的女孩。
何雨柱看到眼前的女孩之后,心中微微的一个惊讶,为什么惊讶,因为何雨柱好像见过这个女孩。
与此同时,女孩也是恰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