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对东宫又构不成什么威胁。
朱厚照现在的权力、地位都稳的很,所以他需要做点靠谱的事,而不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为首要。
刘健的话大约也合了皇帝的意,
因为细究起来,刘大夏确实没有什么重罪,毕竟那十八万两他还没收,至于说太子与民争利,那至多就是人湖涂些,给浙江的这些‘**,骗了。
于是皇帝转而问道,「太子,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置?」
朱厚照回道:「官员贪墨如何处置,祖宗已有成例,只需按律处罚即可。」
皇帝关心的其实是刘大夏。
但太子说的是浙江的那些官员。
其实,乾清宫的这暖阁里,又有几个是预计到太子的心思的?所以此话一出,众人都有些诧异。….
君君臣臣、君子小人的这套把戏,他是真的没兴趣。
皇帝追问:「朕,是说刘大夏之事。」
「刘尚书如何处置,儿臣没有意见。儿臣原本就是来向父皇禀告浙江窝桉一事的。」
刘大夏此时顿悟开来,
东宫竟压根就没将他放在眼中。
不过话说回来,什么叫依律?处置贪墨官员的祖宗成例又是什么?
为什么犯罪事实查清,
太子的建议却并未得到一众官员的赞同?
原因就是这个所谓成例就是朱元章定下的,老朱这个人处理**那是史上独一档,
大明律——凡官员受贿超过60两银子,直接斩首。
换句话说,这次从李俨才到徐若钦,太子的要求是全都拉出去卡察了。
弘治皇帝登基至今,就没办过这样的大桉。
甚至于从永乐起到现在,就没办过这样的大桉。
其实我们要纠正一个概念,就是贪污受贿这个罪,在古代并不严重,不是说它造成的后果和带来的影响不严重,而是因为那会儿人本来就是有差别的。
在古代,人就是有尊卑等级的,我是贵族、你是平民,甚至还有**民,我们就是不平等的,我吃好的、你吃差的,这是应当的。
甚至不少英明的皇帝还喜欢用**或者也可以忍受**。
有的时候皇帝还特别希望一些武官贪污一些。
在皇帝的概念里,他富有四海,
天下都是他的,多取一点给某个他喜欢的人或者为了达成某一种**目的,这又怎么样呢?
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