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科技艺术馆(4 / 5)

一种可以被人类大规模使用的反重力材料。

如此一来,这种看似近乎苛刻的最佳,也便成了太平洋浮桥的雏形。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太平洋浮桥的功能,人类在月球上建立了氦核能源基地。

月球摇身一变变成了人类的小太阳。

除了常规的氦核反应堆,在靠近月球的地心处,人类还建造了无数的深井。

每处深井里都安放着数百枚巨型氦-3**。

这些**会按照一定的周期被循环引爆。

每一次引爆产生的巨大能量,都会使月球的质量产生一种虚假的上浮现象。

而这一现象也会在一瞬间使得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爆炸前后所产生的引力变化,称之为引力差。

反映到地球上,这种引力差就变成了“次引力波”。

而太平洋浮桥正好可以吸收这种波,吸收了次引力波的太平洋浮桥会达到一种饱和状态。

在此状态下,它会不间断的向外界释放出能量讯号,(这些能量信号经过能量信号转换器的解析,最终会变成电能)。

形象的比喻一下,太平洋浮桥就像是一座巨型蓄电池,月球就像一个小太阳,每一次巨型**爆炸后产生的能量,如同太阳能一样,都会被太平洋浮桥悉数吸收。

从此以后人类便使用上了“无限的无线电能”。

太平洋浮桥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还会产生如同潮起潮落一般的上升和下降。

月球上每隔一个周期就会引爆一次巨型**,每一次大爆炸过后,海洋之上都会产生巨浪海啸。

所以沿海地区的居民要么后撤百里重筑家园,要么就是筑起高高的防浪堤。

后撤的这一百里也全都被打造成了人工海域。

“太平洋浮桥”因为其创造的多项唯一性,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奇特的景观,没有之一。

正是因为没有之一,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一生的乐趣或者说一生最大的夙愿就是能够“漫步太平洋”,像一只自由的鸟儿一样翱翔于海平面之上。

只不过翱翔的翅膀并不是长在后背上,而是生在脚掌上。

忝谈和芬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