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办刊思路是完全正确的,以电子期刊为主,纸质期刊为辅助,纸质期刊仅仅是为了增加稳定的保存载体。
按照办刊的思路,在网络上发表的论文是没有期刊概念的,每时每刻都可以申请发表,《医学》编辑部会定期将每周的论文集合起来做成纸质期刊,给有需要纸质期刊的读者邮寄过去。
因为审稿团队是曼因斯坦这些医学界的顶级人物,而发表文章的主体也大多是全世界顶级医生,《科学》《自然》《细胞》几大顶级期刊主编的鼎力推荐站台,再加上杨平本身13篇CNS轰动医学界,空间导向基因理论发表在《医学》上,所以《医学》一出世就是巅峰,成为顶级期刊。
而且《医学》没有排期和版面的概念,可以是无限容量,这样可以保证论文得到及时的发表,每周印刷的纸质期刊有时候厚,有时候薄,因为每周的论文数量不一样。
《医学》虽然是汉语期刊,但是在欧洲、美国及日本,有大量民间学术组织自发翻译《医学》的论文,目前《医学》已经出现十几个语种的翻译本,这让《医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期刊。
商业那边有黄佳才负责,医院有程老板负责,实验室有唐顺,临床有宋子墨和徐志良,几大板块都有合适的负责人,整个大团队的构建已经成形,杨平现在只要安心搞科研做手术,而且现在杨平的主要精力往科研这边倾斜,因为科研成果对世界的贡献才是最大的。
比如对于胃溃疡的治疗,以前各种手术方式,就算手术做得再好,效果也就那样。
后来幽门螺杆菌被发现,整个胃溃疡的发病机制更新,治疗自然跟着变革,以前各种大手术效果还不好,现在只需几个疗程的药物可以完全治愈,这就是理论创新的意义,拯救了全世界所有的胃溃疡患者。
再比如乙肝疫苗的发明,让乙肝这个传染病不再肆意扩散,保护了全世界人们的健康。
所以杨平现在临床科研两手抓,但是中心逐渐往科研这边移,当然最终临床与科研要结合在一起,科研课题来源于临床,而科研成果最终要应用于临床。
唐顺走后,蔡护士长急匆匆地赶来,本来想打杨平的电话,但是看到杨平的办公室门是开着的,知道他还没去手术室,立刻过来找杨平。
夏书父亲的全身检查结果已经出来,夏书刚来不久,对三博医院不是很熟悉,蔡护士长一直为此事奔波,帮忙跟各个科室打招呼,这样出结果会快一点,甚至夏书父亲去检查,都是蔡护士长亲自用轮椅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