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就没打算能谈出些什么来,刘鸿训在朝会上就意识到,内阁是想打的。
如今他更是肯定了这一点。
一阵闲谈之后,众人分开,张好古没有回家,而是去了皇宫。
武英殿中,朱由校今日难得没去西苑查看他那些机械,临战之前,朱由校自然是更关注战事。「
这一战对朝廷有利,那打就是了,一些宵小妄图生事,朕倒是不在乎。」
>「大明朝两京二十四省,三千八百余万户百姓,莫说眼下这四十七万兵马,就是再翻个几倍,朝廷也供得起!」
朱由校说的云淡风轻,其神情自有一份霸气在:「他们不就是觉得朝廷手里就这些人马,其中还有半数在边关塞外,南北直隶加起来不过二十余万兵马,若是折损了一半,朝廷就过不下去了?」
「哼,他们倒是做得好梦!」
「师父,朕打算让新军再编练十几个镇。朝廷手里,起码要再多出二十万可用的兵马。」
朱由校算是看清楚了,草原上三万,甘陕三边三万,辽南三万,交祉五万,还有南洋..
新军四处需要坐镇,留在南北直隶的可用之兵也就只够维稳了,手里不再多出些兵马来,朱由校都感觉心胸里有股气不顺畅,理不通顺。
张好古默默听着朱由校的想法,再编练十来个镇,倒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如今大明是优军政策,高地位高待遇高福利,伤残还有荣养,新军就是朝廷自己人,是皇帝的自己人,新军子嗣无论是当官还是做什么都有优待,因此朝廷的募兵制度制度下,各地别说百姓了,就是士绅商贾也是想参军。
起码士绅商贾本来就有底蕴在,其子嗣读书识字,进入军中起步更高,将来也是进入朝廷中枢的正道。
眼下限制朝廷新军数量的,其实不是没人愿意参军,相反愿意参军的人多了,朝廷是宁缺毋滥加上如今正在大发展,需要最多的不是军人而是工人。不过朱由校有这个想法也正常,若是朝廷再多个二十来万兵马,那这天下还真就没什么魑魅魍魉了。
张好古想了想说道:「陛下,即便要扩军,也不是眼下。如今朝廷在北方有十五镇,辽南三镇,甘陕三镇,南方十三镇,西南五镇,加起来已经有三十九镇,草原上还常备着四镇蒙古骑兵,这些已经足够了。与其再扩充镇,不如扩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