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是也是躬身向前打量着。
民以食为天,哪怕是科学家工程师、王室贵族,都必须要吃食物。
所以顾青对太空育种一直都颇为重视。
航天育种即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通过搭载返回式航天器或太空舱,利用太空的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等特殊环境的综合诱变作用,使生物自身产生基因变异,再回到陆地上,经过科研人员多代筛选、培育,形成特性稳定的新品种。
“送上去了那么多种子,终于有些结果出来了。”顾青感慨了一句。
张泉海叹了口气:“是啊,送上去了那么多种子,但并不一定每一粒种子都会发生变化。能够改变的可能只有千分甚至于万分之几。
如果不是有核径迹板这种特殊的设备,可以用来检测种子是否被宇宙粒子击中,我们需要消耗的时间和资源更会是几何倍数的递增。”
“除了玉米,咱们还有多少太空种子有良性变异?”顾青突然问道。
作为九州科技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副院长,张泉海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小麦品种有三个,大豆品种有四个,水稻品种目前有三个,土豆品种目前有两个,还有就是南瓜、红薯各有两个。
现在空间站上还有十三个品种,共计一千三百颗种子正在经受宇宙的洗礼。
而且上太空只是第一步,等落地后,我们还要观察种子基因有没有改变,再经过繁殖、多点测试以及杂交培育。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三年后就能有稳定合格的太空农产品产出。当然只是对咱们商用、民用的农产品而言。
对我们在月球基地上面的进度,要看公司后续能提供多少月壤,能送多少种子第一波到基地,我们研究所可以保证的是,一定能在两年内提供可食用的安全、优质太空农产品给宇航员们!”
张泉海说的是斩钉截铁,但顾青却没有同意。
他摇头说道:“对商用和民用的种子,我们还是按照官方的规定,种子状态足够成熟,种植户所承担的风险小,再推广,我们公司不是那些种子公司,不需要依靠太空种子进行盈利。
虽然我不是这一行的专家,但我也了解过,要培育出比较成熟的太空品种,至少要8—10年时间。育种都要4到5年的变异筛选、还有三年的品种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