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华殿中,随着朱仪俯首拜倒,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顿时让殿中的气氛更加变得凝滞起来。
底下一群大臣的目光,在天子和朱仪之间不断逡巡,心中既是意外,有觉得有几分佩服。
朱仪这可真的是豁出去了!
在场的老大人们都是人精, 所以,他们在看到朱仪奏本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大致猜出了朱仪的用意。
奏疏里说了两件事情,其一请早定东宫出阁之期,其二是重设幼军。
这两件事情的**目的都非常明显,储本安定是一桩大功劳, 虽然及不上册立之功,但是也足以让朝堂上不再计较朱勇鹞儿岭一战的失败。
但是,想要达到这一点, 得有个前提。
那就是提就是,这件事情要办成,如果仅仅是上了个奏疏,到最后天子一句以后再议就敷衍了过去,那么说什么也是白搭。
所以,就得造声势,得想法子,让天子不得不正视这份奏疏,而不是敷衍虚应过去。
可是,单凭所谓的大义名分,想要让人跟他一块冒险,显然并不现实,于是,便有了接着太子出阁, 提出重设幼军的建议。
或许东宫出阁, 并不能给勋贵们带来实际的立刻见效的利益,但是, 附属于东宫的幼军,却是一条勋贵子弟们的晋身之阶。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自己主导的地位不被抢夺,朱仪还说动了自己的岳父,礼部尚书胡濙保驾护航,联名其后。
如此,便有了众人面前的这份奏疏。
这并不是什么很难猜测的事,前后一联系,很容易就能想明白,但是,这也足够让众臣感叹这位小公爷的魄力。
要知道,阻碍成国公府复爵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個是朝中群臣的阻力,其症结在于朱勇丧师辱国,间接导致了土木之役的祸患。
另一个,就是来自天子的阻力,还是那句话,成国公府能否复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子的心意。
当初的朱仪, 正是明白这一点,才会努力讨好天子,但是后来,或许是阴差阳错,种种因素的干扰之下,让成国公府弄巧成拙,反而得罪了天子。
当然,站在这个殿中的群臣,其实都明白,当初的选秀之事,绝非是两边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