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
在古时,凶饥之因有三:水、旱、蝗。
地有高低,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惨状无比。ωωw.Bǐqυgétν.net
相较而言,蝗灾的危害比水灾旱灾还要残酷。
所谓祸不单行,蝗灾多发于夏、秋两季,一般随着旱灾相继而来。因为旱灾过后,河床**,给蝗虫提供了很好的产卵场所。
其实对大唐而言,蝗灾并不陌生,平均三年一小蝗,五年一大蝗。
去年全国大旱,今夏蝗虫四起,其实这蝗灾早就有迹可循。
只是没想到,眼下春荒刚过,夏粮还未入仓,这蝗灾一起,对百姓而言又是一场灭顶之灾……
要知道,蝗虫一旦泛滥,虫密过大,它们会排列成行,朝同一个方向前进。
届时密密麻麻,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如猛雨毒箭,将沿途所过禾稼草木啃噬一空,碍人马不能行,填坑堑皆盈。
更有甚者,没有草木粮食可吃的时候,它们会连牛和**毛发都全部吃光。
还有传言,河南道一年遭遇大蝗,小儿被饥饿的蝗虫围攻蚕食,顷刻皮肉俱尽。
总之,蝗灾之害,人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
这也是李三郎忧心的原因。
如果春荒尚可应对,对于蝗灾,他实在无能为力。
因为在世人看来,这蝗灾乃“天灾天谴”,是君主恶政所致,是上苍对当政者失德失道的谴告……
民众将蝗虫敬为神虫,还建有八蜡庙和虫王庙,用以祭祀蝗神。
面对蝗虫,他们无计可施,也丝毫不敢冒犯,只能听任蝗虫吞噬禾稼草木,等待蝗灾自行消除。
人们唯一能做的,或于田旁焚香膜拜,或于庙宇设祭祈恩,祈求蝗虫绕道而行,或者嘴下留情……
而解决蝗灾的根本办法,则是帝王“修德禳灾”。
也因此,才有了张暐对临淄王的安慰。
在他看来,眼下的蝗灾乃恶政所致,是上天惩罚,本与临淄王无关。
对潞州而言,临淄王勤政修德,或许能获得上天的庇佑,这才有了蝗虫绕道潞州的说法。
不过,对于他的这份乐观,大家显然并不乐观。
旁人不好多说,牡丹忍不住了。
对牡丹而言,这些年她不是在宫中,就是在西域,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