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起死去的亲人,二房三人心思都沉重起来。好在,日子有了盼头,等文君和文枫成了亲,有了孩子,这二房就又可以热闹起来了,二房也可以振兴了。
转眼,已至夏初,赵幼清见世叔赵方永的神色愈加不好。算算日子,姜闻惠的肚子也大了,月份也重了。不知道是怎么一个光景——因了安全方面的考虑,赵幼清并未与闻惠直接联系,更是许久没有见过她了,只是通过她的兄长姜闻道来传递讯息。
杨氏因了兄长瘫痪在床,夫君又对她冷若冰霜,而自己唯一的儿子又是不成器的。心中彷徨,无法安睡。她身边的嬷嬷就劝她去寺里上柱香,也是让她出去走走,散散心的意思了。这杨氏左思右想,觉得心烦得很,觉得嬷嬷的主意甚好,决定过几日到归林寺去上香。大姐儿知道了,也吵着要跟着去。
这母女二人定下行程,知会了府里的马车夫。赵方永知道了,执意不许,因了他常在外行走,知道去归林寺的路这段时日在大修,去上香太危险了。可是大姐儿平素任性惯了的,哪里肯听。在家闹了好几日。赵方永因了闻惠的事,整日病恹恹的,哪里管得了她。近几天,他一连昏睡了几日,每日清醒的时间少得可怜。杨氏听说了,趁了这个机会,带了大姐儿就出门了。哪曾想,这次任性就断送了母女的性命。
这一天天气晴好的日子,杨氏就带着姐儿出发了。以大姐儿少女的心性对那些佛祖并没有太大兴趣,纯粹是在家呆得久了,觉得憋闷,不想再关在闺房,才跟着出来了。
其实天气再好,此时入山也不是什么好的选择。京中人士都知道往归林寺的路正修着呢,因此山路上行人甚少,马车在路中行了好长时间才遇到一两个人,大多是进山做事的农民,京中的闺秀们日常嫌闷,就在府里结个诗社、煮茶品画,清谈诗书或办个酒席,行个飞花令什么的喝点果酒解闷。大姐儿于读书一道是像极了杨氏,却是不喜这些的,什么煎茶点茶、观花作诗,她统统厌恶得紧。杨氏只得这一个女儿,宠得像眼珠子一般,什么都依着她。她是女孩子,有她阿**百般宠爱,父亲公务繁忙,也不大有时间管她。
虽是初夏,但山中阴冷,比外边湿寒许多。母女俩人裏紧了披风。偎在母亲身边,大姐儿不忿地问:“阿娘,那个小**人怎么还没死啊?”那个姜闻惠有什么好的,一个妾室而已。不知道父亲为什么那般重视她,如果那个**人死了,那庄她阿**日子就好过多了。可是等了好些时日了,那**人不知道躲在哪里,还活得好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