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就因为生产力过剩,政策有所松动,报纸杂志上国家开始明确指出支持并且保护私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允许农村、城镇人员解放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创造价值。
如果顾瑾没有记错的话,再过几年就要取消各种票据的使用,跨越了二三十个年头的计划经济即将要被市场经济取代。
现在已经不是六十年代,那个大饥荒的时代,每个人只要能吃到一点儿东西就幸福感十足了,在农村,白山村并不是特例,许多农村人都会有计划的选择一个月的某一天吃点好的食材,例如猪五花、扣肉之类的。
煮饭的时候也不会顿顿吃粗粮了,细粮加点玉米和红/薯什么的,搭配着来吃。
八零年代并不像五零六零那样,大部分人生活还是不错。
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光吃粗粮,肚子里面没点油水哪有力气干活呢,这样下来一个人要干十五个小时的活儿,怎么熬得住。
“你们每顿都是吃这个吗?”顾瑾问,“一天能有几顿?”
“一天三顿,什么粮食应季我们就吃什么,大白菜、萝卜、玉米这几样我们吃的都要吐了。”基层群众苦着一张脸,拿着手里小半碗玉米疙瘩汤,一口萝卜一口白菜吃了起来。
“我听说就连关在监狱改造的人都比我们吃的好,因为有标准有制度,虽然不能大鱼大肉,吃饱肚子还是没问题的。不用像我们这样,不是玉米就是白菜。”二十七八的汉子脸上全是牧场上风吹的痕迹。
明明才二十多,却仿佛饱经沧桑,身上扛的是建设,脚下踩着黄泥土,却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
来b省配合新政策的基层群众都知道,b省的环境并不好,大家心里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可并不是他们做了好准备,就可以随意践踏他们的权利,这几年苏景荣到底从中省了多少粮食,已无法用数目来计量了。
都是二十多岁怀揣着满腔热情的青年,谁天生生在这人世间就是为了吃苦。
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本来饭量就大,干的活也多,却吃的那么少,长此以往身体怎么能受得了,万一出了事……
万一出了事情,反正他苏景荣已经调离b省,谁能把这些罪责扯到他的头上去。
拿着从基层群众克扣下来的粮食,换成钱,让他们苏家个个过的光鲜亮丽,光是在白山村的苏舒雅开销就那么大了。
可想而知,苏景荣、周小兰、还有苏天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