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不拘、大义不亏的真正豪杰,可是太少了啊。
一下子赋予一群一向处于社会底层的不良人监摄百官的权利,成为大周顶尖儿的谍报成员,天知道他们会惹出什么祸事来?
小高公公对义父很是忠诚,所以毫不避讳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毕开旭倒也不是个听不进谏议的人,何况进谏的又是他干儿子,思量一番,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点异想天开了。
可是,那该怎么办?
毕开旭心里烦闷,从朱雀台工地回来,他没坐车,让小高公公陪着,缓缓行于路上。
经过御史台对面清化坊时,就见坊门前聚集了大批百姓,人头攒动,不知道在看什么。
这大冬天的,聚集这么多人在这儿的情形可不常见。
毕开旭兜着大氅看了看,没看出这些人拥挤在坊门前在干什么,便向前挤去。
坊门前,贴着一张告示,上边还盖着一个大红的官印。
有那识字的人,正在前方摇头晃脑,大声宣读。
毕开旭和小高侧耳听了一阵儿,终于弄明白了。
两人从人群中又挤出来,站到了路边。
小高公公道:“御史台居然张贴告示,公开招收吏员和役员,还是从长安百姓中招募,要他们去御史台报名,择优录取?”
这对毕开旭和小高公公来说,真是闻所未闻的事儿。
一则,当时没有哪个衙门一下子短缺这么多人手,需要大肆招聘的。
二则,纵然偶有些职务空缺,那也抢手的很,但凡能得到内幕消息的人,早就塞人进去了。根本不需要公开招聘。
所以,他们就没见过这种直接从民间公开大量招聘、然后择优录取的举动。
小高公公笑道:“是御史台的人,那一定是汝阳王想的法子了,汝阳王常有奇思妙想,不循前人成例的想法。”
毕开旭若有所思,道:“吏员,从民间识文断字者中录取、役员,也从民间招募,需要家世清白、为人规矩……”
毕开旭忽然喜动颜色:“汝阳王这一招高明啊!这样招募,才能招募到规矩、听话的人,他们没有浸染许多不良习气,而且不曾在官府中做过事,也好给他们立规矩。这个法子好。”
两人对视了一眼,毕开旭道:“走,回去!赶紧张罗起来,咱们朱雀台的吏员、役员,也用这样的法子招募。”
新中桥畔的承福坊门口,一样挤满了围观告示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