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日本首都东京人口大约六百万,在当时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城市。
1935年的日本,其工业增长速度接近10%,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80%,是世界上**国家中发展最迅速的。
而这个时候的中国,仍旧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即使把外国在中国创办的企业算进来,工业产值也仅占10%,而且分布不均,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
1935年,中日两国的经济指标是:
工业总产值:日本60亿美元,中国13亿美元。
钢铁产量:日本580万吨,中国4万吨。
煤炭产量:日本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
铜产量:日本87000吨,中国700吨。
石油产量:日本160万吨,中国13000吨。
对于日本来说,岛内资源匮乏,尤其是棉花、橡胶、铅、锡,石油、煤炭,直接掣肘其工业发展的速度。就拿铁矿来说,日本一年生产45万吨,从**掠夺60万吨,也只能满足其需求量的六分之一。
而中国东北地区,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一,钢铁生产量和铁矿蕴藏量,也居全国第一,石油储备量占全国的25%,但是这些已经被ri本人所有。
依靠工业强大的生产能力,日本的军工企业规模不断的壮大。
1935年,日本军工投资高达22.9亿日元,比1934年增长一倍,占工业投资的61%。在这样的基础下,日本一年可生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230辆,汽车9500辆。至于其他的步兵轻武器,完全可以满足大规模战争的需要。
对于中国,虽然经过清朝洋务运动做基础,**也加大投入,可是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前,生产武器的厂家和生产能力,对于国家级别的战斗,可谓是杯水车薪:
金陵兵工厂:月产,82毫米迫击炮1800门,手提机枪380挺,马克沁重机枪33挺。
上海兵工厂:月产,75毫米山炮6门,七九式机枪子弹,六五式子弹各240万发。
汉阳兵工厂:月产,75毫米山炮2门,八八式**4700支,重机枪30挺。
巩县兵工厂:年产,中正式**5万支,月产,元年式**3120支,捷克轻机枪25挺。
汉阳火药厂:月产枪药30吨。
自己制造不了的,也只能用有限的经费,向其他国家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