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章 前路如何(3 / 4)

个问题不用再考虑。

其次他想要做大事,无权无势怎么做得成?

他要在人才济济的曹营崭露头角,但荀元衡能凭借的有什么呢?

论才智,他不可能比得上荀文若、荀公达;论大势,他的确记得一些历史走向,可历史发展环环相扣,稍有改变,随之而来就是蝴蝶效应;论知人,他记得的名人也许还没有他兄长举荐的多……

荀忻眺望眼前的广阔无垠的土地,他现在应该算得上一个大地主,而这个人人食不饱腹的时代最缺的是什么?

是粮,是五谷,是食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是粮,拯救苍生要有粮。

荀忻拍拍掌心,起身往几位堂哥所居的墓庐而去,有一些事他该和兄长提前知会一声。

五月,天气渐热,蚊虫渐生,碧绿的蚱蜢在草丛中翕忽蹦跳,平时常来与它玩耍的小玩伴们在草庐中诵读诗书。

草庐外马蹄声响起,草庐门被叩响,“荀君文若可在?”

荀彧放下手中简牍,在侄儿们好奇的目光中走出去,“在下荀彧。”

“曹兖州随公文附带之书。”头戴赤帻的信吏从身上背着的赤白色文书囊中,取出封泥封好的竹筒,交给荀彧。

信吏找到这里很费了一番功夫,因此当眼前青年向他行礼称谢时,他没有避让,只拱拱手,“书已送至。”

说完拉着马鞍骑上马背,策马扬鞭,喝一声“驾”,马蹄扬尘而去。

荀彧快步走回草庐中,径直走到内堂案后跪坐。他用书刀打开封泥,取出其中的素帛。素帛上的字迹笔墨雄浑,飘逸有神,的确出自擅长书法的曹将军之手。

荀彧展卷而读,曹操在信中为他概述两个月内发生的事,其中着重描写青州黄巾攻打兖州。

曹操在东郡陈宫的帮助下被拥立为兖州牧,只是击退黄巾时曹操的好友鲍信不幸战死,尸首无存。

曹操用辞赋家的文采哀伤地追忆与鲍信往昔情谊,篇幅过长,荀彧选择略过回头再看。

而后曹操提到关中的形势,长安中王允为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李郭二人入驻长安,吕布败逃。

书信结尾写到,“昼夜思君,悠悠旷久,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1]。”

荀彧合卷思索,之前与陈公台的交接没白费,将军能更进一步全凭此人助力。然而青州黄巾不可一战而退,或许还要再战,若能收编黄巾,兖州实力必然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