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城内城外杀声震天。刘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城内一乱,拖住金兵,那么游弋军的机会就来了,二八式火铳远距离齐射,城头的小佛郎机金兵又不会用,有的金兵想要试试,结果操作不当,甚至出现了炸膛的情况,不仅一个游弋军没有打死,反而殉爆炸死了几个围在火炮一边的金兵。这就是野蛮人的悲剧了,在汉八旗或者说在乌真超哈营建立之前,建虏军中会使用火器的人少的可怜,而且全部集中在皇太极的上三旗之中。下五旗根本就没有人会操炮,即便是皇太极自己的兵马在攻击的时候也是用明军或者**军组成的伪军进行火器操作,无形中形成了一种依赖,反正这些武器就交给伪军便是,自己的人马反而只是注重骑射,导致了冷兵器在建虏中占据绝对上风。
(渔夫按,金兵的这种思想一直到入关,政权稳定之后一直存在。为什么咱们现在经常说明朝的火器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可以说出现了近代火器打击的雏形,可是到了清代之后,不论是咱们看一些影视剧,还是看一些书籍,或者看一些清代的老照片,我们都不难发现,好像清代的武器极其落后,都是大刀长矛什么的,火器的使用率反而不如明朝了。其实并不是清朝野蛮,清朝的火器绝对是超过明朝的,不仅是数量上超过,而且在质量上也是超过,清代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经常引进西方的先进火器,可是坏就坏在这种冷兵器至上的观念之上,在清代建立初期,火器最初是由耿精忠尚可喜等人组成的乌真超哈营来进行使用的,八旗子弟并不习火器,等到汉八旗建立,改制绿营兵之后,火器就是汉兵使用了,但是清朝的统治者不重火器,火器放在库里烂了都不装备前线,还是力求马上打天下,冷兵器作战的那一套,火器得不到发展,装备得不到革新,结果导致了**战争被一炮打醒,后面才有了近代的军事革新。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可以看出清代的军事专家们并不是**。)
刘毅采用了火力压制的打法,集中火力攒射城头,二八式负责远距离覆盖,而跳荡铁骑冲到五十步的地方用三眼铳密集射击,将金兵打的抬不起头来,他们根本无法立起身子直射,敢于站起来从垛口直射的金兵基本都是被打成了筛子,所以正蓝旗的金兵们只能采取抛射的手段,抛射因为看不见目标,只能估摸着进行盲射,这样一来命中率就大大降低,而且杀到近前的跳荡铁骑基本都装备了双层或是双层以上的铠甲,手中还有小圆盾,战马也有前挡甲,对于这种抛射弓箭的防护力非常强,所以虽然城上的箭支密集,可是对游弋军所能造成的伤亡实在有限,卢象升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