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游乐园后续九(2 / 3)

凡仙逆 叶yu 1079 字 12个月前

观层面上实际是一种挤压的力量。当一种物质受到来自外部的力量挤压时,它会发生形变,这种形变本质上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断裂。

当切割的“刀刃”施加在物体上时,会使施力部位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就会断裂。于是分子会向刀刃的两侧移动,物体在宏观层面上也就被分成了两半。

当然,有些物体并不存在分子结构,比如铁就是由铁原子所组成的,在切割这些物质时,实际上就是使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发生了断裂,比如金属键、共价键或离子键的断裂。

可见,对任何物质进行的切割,都只是破坏了分子或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而原子本身并没有受到破坏。

所以如果分子、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强,不容易被切断,那么宏观上的表现,就是硬度高。而增加分子、原子之间的作用力的方法,最直接的有效的就是拉进原子或者分子之间的距离,宏观表现就是增加密度。htTΡδ://WwW.ЪǐQiKǔ.йēT

实例就是金刚石和石墨,金刚石和石墨虽然是由同一种元素构成,但是金刚石中的碳分子排布紧密,结构坚固,所以它的坚硬程度高,反过来石墨呈四边形排布,所以坚硬程度远不及金刚石。

其次,我们都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一定有质子但不一定有中子。比如氢原子它只有一个质子和核外的一个电子。

原子基本都是空的,原子99%以上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面,而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的千亿分之一。

而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轨迹并非是人类现在的技术能探测到的。即便能探测到的也只是出现在某个位置的概率。理论上来说,原子核周围的空间都有可能出现电子的存在,只是概率不一样,这样的体积,我称之为“虚胖”。而为了物质结构的宏观稳定,原子之间必须为这个“虚胖”的体积留下空间。

理论上讲只要人类能确切掌握电子的轨迹,那么就有办法拉近原子核之间距离的同时,避开原子外电子的碰撞,从而实现物质的密度大幅度提升,而理论上的极限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也就是中子星的密度。

那么中子星多重呢?举例来说,一勺子中子星的重量,就是一座喜马拉雅山的重量。你可以想象那种密度要有多大。而那种密度带来的引力结果就是光都逃不掉。

叶枫很早就掌握的时空道则,如今对于时空道则的掌握已经和雷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