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名将,不过是典史阎应元率领着城中十数万百姓的拼死抗击,却在历史上留下光彩夺目的一页。
而凭借镇江堡形似棱堡的坚固工事,数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东江军,郭大靖相信他们能够抵挡住数倍建虏的勐攻。
“原来是要保护**。”何可纲恍然,点着头说道:“郭帅眼光深远,末将远不及也。”
在辽西,面临的形势远没那么复杂。什么**,什么蒙古诸部,跟他们都没关系,或者说是根本不想理会。
只要守住城池就万事大吉,基于这样的思维,辽镇将领们的眼界都比较狭窄,无法从更高的战略角度来看待问题。
或者,更准确地说,辽镇将领是比较自私,除了辽西那一小块地方,他们并不关心其他地方的战局。
之所以有这样的毛病,主要是军阀心理已经根深蒂固,这从李成梁那时候就已经开始。
只要能守住自家的地盘,只要能保存住自家的实力,谁管别人的生死。死道友不死贫道,自家的命才是最金贵的。
其次,袁崇焕主政辽西,对友军的几次见死不救,也让辽镇的自私自利更加的浓厚。
别说是友军啦,就是同为辽镇的袍泽,该不救还是不救。比如宁锦之战,就是不动如山。要知道,锦州可是赵率教带领的辽镇人马在驻守。
不得不说,这种发挥到极致的忍者神龟功,连郭大靖都深深地佩服不已。
“何将军初来时日尚短,还不清楚很多事情。”
郭大靖对于何可纲的恭维摆了摆手,微笑着说道:“从数年前与**义士共同抗击建虏,便有了交情。几年来,**亲明派浙占优势,东江镇也帮助**训练装备了上万能战之兵。”
何可纲试探着问道:“在与建虏决战时,**会出兵相助?”
郭大靖比较笃定地说道:“应该会的,哪怕是不公开的出兵,一万多人马还是能够指望的。”
何可纲算了一下,大决战所需要的兵力已经差不了多少,难怪人家已经不是那么迫切地需要辽镇。
当然,他也可以预测,宁远的人马如果不出力,平辽之后掐断粮饷,就只有投降一途可走了。
主动归附,听从号令,与战后热脸贴凉**,待遇将是天差地别。何可纲深知,就凭就两万来人,想与东江军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