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衍圣公的地盘(2 / 3)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清朝的时候。

但紧迫感并没有因为时间还充沛而显得少了,人的一生能做的事情是有数的。

即便朱英有着后世的记忆,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够改变整个历史的发展进程。

他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力而为。

治理一个大国,还是一个建国初期死到只剩下六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朱英突然问朱允熥:“你知道目前大明人口大约有多少人吗?”

朱允熥还真听过有此内容的课程,想了想,就回答了:“应该已过了一万万人了吧?”

一万万,在古代,指的就是一个亿。

朱英点点头,大体上的人数,应该就是这样了。

这还是经过了建国后各项休养生息政策后,才有了的人口数量。

再过一些年,大明的人口能涨到两亿人左右。M.

那时候,就算是十分繁荣了。

而现在,有了一亿以上的人口,对于很多土著来说,已是觉得不少了。

可经历过后世的朱英却觉得,这个人数,实在是太少了。

人数太多不好,可人数这样少,也同样不好。

朱英:“想要增加人丁,也需要经济的水活起来。只有家家余粮多了,苦难少了,但还不至于到享乐程度的这个阶段,才会人口出现一个井喷式的增长。开源……开源,对外要开源,对内,还是要增加更多的工作岗位,让整个大明都活起来才成。”

也就只有朱英敢说这样的话,换成是其他人,必然不敢说什么大明活啊死啊的。

朱允熥在一旁听着,若有所思。

朱英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

他想着,将对外贸易搞起来,对内,良种多了,收成多了,普通人能得到的口粮数量多了,可以让底层的人放心开始生育,而生育出的孩子,存活率也能稍有提高。

另一方面,良种的推广,也可以节省一些劳动力。

而这部分劳动力,就可以去做工。

做工,可以让手工业跟商业活起来。

这些多出来的做工的人所做出来的商品,就可以有一部分售往海外。

然后,就是换回银子,跟另外一些本国稀少的商品,甚至是更多的良种跟粮食。

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这个良性循环的带动下,其他产业也会有所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