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胜来打出国威、恐吓世族了,也太需要一场大胜,来激励天下人心,一表天子之志了。
所以,天子刘彦才会力排众议,调遣精兵良将,倾尽全力地支持此番东征。
帝国双剑陈步业、李长虹,东境五军,莫惊春、牟羽、孙芸,虎威卫、长水卫、右都侯卫,整整十五万兵马,连在一起就如同一条不可战胜的长龙,就算用刀砍,也要砍上十天半个月。x33
可是,大汉近五分之一的精锐倾巢而出,最后却换来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这绝对不是天子刘彦和庙堂群臣翘首以盼想要的结果,更不是大汉千万子民想要看到的结果。
更可怕的是,东境五军的战败,会起到连锁反应,那些被天子运筹帷幄压制的喘不上气的世家大族,很有可能借机死灰复燃。
这意味着:天子的心病,又要复发了。
东境惨败至此,天子刘懿定是要给天下人一个交待,那其中便涉及到了一个问题。
追责,问责,担责!
只要将战事经过原原本本地呈报天子,导致战事战败的罪魁祸首,大家心知肚明,自然是太子刘淮。
可是,桓温却不能让这怠慢军机、指挥失误的大罪名,落到太子刘淮头上。
从桓温辞去家主之位、兼领太子刘淮的工学经师起,他便与刘淮荣辱与共,如果太子刘淮因为此战之罪被陛下废黜,他桓温的**生涯便算到此结束,他桓温的一生大梦,也要到此结束。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对于桓温来讲,太子刘淮,便是他的时,便是他的运,对于桓温背后已经垂垂老矣的桓家来讲,太子刘淮,是桓家实现复兴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生还未封候拜将,建立功勋,家族也没有再续荣光,他桓温可不甘心回曲州淮南郡做个土财主。
所以,在败退逃命的路上,桓温一直在思虑:除了太子刘淮,谁该为这一战,担负最大的责任?换个说法,谁适合成为太子刘淮的替罪羊呢?
辗转反侧,莫衷一是,想来想去,桓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只能将此事暂时搁置,待到安全之所,再与王彪之、程虢商议一番,拿出个计策。
哪知,今日陈步业横插一杠,反倒将了太子一军。
锦翎苍鹰飞速如光,此刻若想将其追回射杀,是绝不可能的。
这件原本并不算急迫的事情,忽然间变得急迫起来。
于是,就在刘淮等人还在惊异于桓温的失态时。桓温急忙起身,匆忙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