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久违的日常一点五『加更17/27』(2 / 4)

冠礼、长兄捧冠,这是祖制。

让赵弘润感到意外的,还是赵弘礼这个人。

要知道,他赵弘润可也是扳倒了赵弘礼这个原东宫太子的“从犯”之一,他原以为赵弘礼会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可意外的是,当时赵弘礼非但没有针对他的意思,反而满脸笑容,让赵弘润感觉浑身不自在。

倒不是说赵弘礼笑得很虚假,反过来说,赵弘礼的笑容很坦率,但恰恰是这样让赵弘润感到不自在,因为他忽然感觉,他有些不认得这个长皇兄了。

当初的东宫太子赵弘礼,那可是一个趾高气扬的人,虽说心性不算坏,但胸襟着实谈不上宽广,有点小心眼,可这次见到的赵弘礼,仿佛胸襟一下子就增大了许多,让赵弘润暗暗感到咋舌——难道那一年的自省,果真能让一个人发生这样显著的改变?

待仔细思忖之后,赵弘润最终还是将赵弘礼的转变,归功于其幕僚骆瑸。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赵弘礼自我禁足在其府邸里时,每日与骆瑸念书写字、修身养性,自然会有所改变,毕竟骆瑸那可是就连赵弘润敬重三分的谦谦君子。

按照冠礼,需要三位长辈或者贵宾来给赵弘润戴冠,总共戴上三回,每回戴上之后,还要由那位长辈或者贵宾嘉勉几句,大抵授予他治人、治国、祭祖的权利。

治人指是管理下人,也就是说,从这一刻起,赵弘润等同于成为了肃王(肃氏)这一支类似家主的角色,而沈彧、卫骄等宗卫们,也不再单单只是保护他的宗卫,而是他的家臣。

虽然彼此关系并没有变化,但意义出现了不同。

而治国,指的即是效力于国家的意思。

这一点,对于赵弘润来说意义不大了,毕竟他当初年仅十四岁时就已率军出征为国效率,而如今更是名满天下。

但是按照祖制来说,贵族子弟只有年至弱冠之龄后,才能有资格效忠国家,大概是类似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意思。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赵弘润、赵弘宣这对兄弟外,赵氏对于其他的宗族子弟还是比较严格的。

打个比方说,无论是长皇子赵弘礼、雍王弘誉、襄王弘璟、燕王弘疆、庆王弘信,这些位赵弘润的兄长真正为国效力时,皆是在二十年之后,而赵弘润的堂兄,比如俨王爷的长子赵弘旻,他在宗府任职也是在冠礼之后。

再比如赵弘润的七王兄、熙王赵弘殷,他在年满十五搬离皇宫辟府之后,就闲在府上。

祖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