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如果太多大臣参与,反而是自降身份。
但是他们一直都在等候消息。
他们听说郭淡早就走了,但是一直未见王锡爵他们,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于是赶来看看。
这一来,发现王锡爵、李三才、曹恪在那里坐而论道,好不快活。
我们在那里苦苦等候,你们却在这里聊天。
可真是岂有此理。
“王尚书,李侍郎,你们谈得如何?”陈有年问道。
王锡爵、李三才、曹恪他们面面相觑。
怎一个尴尬了得。
我们在干什么?
我们在哪里?
我们不是应该发飙得吗?
怎么还讨论上呢。
真是诡异啊!
这方案有毒啊!
最终还是王锡爵先反应过来,抚须笑道:“我们是在研究有关郭淡提交上来的请求。”
“请求”,不愧是大学士,这用词的真是.......!
李三才也觉得现在再将郭淡方才的嚣张跋扈说出来,那真是丢人丢到家的,他这么嚣张,咱们还要讨论他的方案,那咱们不是生的**么。故而言道:“不错,不错,这郭淡提交上来的请求,其中有不少见解,令人眼前一亮。”
王锡爵补充道:“还能够解决我朝不少棘手得问题。”
这可立刻引起许国、王家屏他们的好奇,不是在谈判吗?怎么变成学术研究了,立刻拿过来,仔细看了起来。
然后...然后他们也参与了讨论。
郭淡提交的方案,虽然仅限于商业法案,但是却反应出一个更加先进法制思想。
其实就是民法典中的商业准则。
而这些恰恰是明朝当下最缺乏,且最需求得,因为明朝开国,太祖还是延续重农抑商的政策,并且是强制性的,但是到了明中期,重农抑商政策已经是强弩之末。
统治思想与现实情况产生严重的矛盾。
后世许多人都认为明朝最终没钱是因为商税太低,或者说商税收不上来,其实不然,因为国家只要一要钱,很多商民就得破产,你商人有钱,我当然就抢你的。
至于那些大富商,那肯定也都是一些大地主,甚至于皇亲国戚,他是不是商人,你都没法收。
他们主要还是不缴农税,而不是商税。
其实只要他们足额交足农税,商税就是不缴,明朝也不会穷成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