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三监并重(2 / 4)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1254 字 2023-05-23

“孔雀半岛南部气候之炎热,比我大明的两广地区更甚,爹到了那里之后,很可能会像当年我明军将士初入安南境内那样,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朱高煦劝说道:“儿子还是希望爹能不上岸就不上岸,如若非要登陆,最好不要停留太久。爹,儿子并不担心你的身体,主要是**身体有些弱。”

朱高煦知道他劝不动朱棣,而且太后徐妙云也早已决定陪朱棣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

“若是你娘听了你这番话,怕是又要感动的落泪了。”

朱棣无不感慨道。

顿了顿,他抬头看着朱高煦,郑重的说道:“等再过几日,大将军号试航成功后,我就会跟你娘一起出海,我俩也要完成一次绕大地航行一圈的壮举。我俩离开后,老朱家的万里江山可就靠你打理了。”

“说说吧,未来十年,你打算如何治理大明?”

朱高煦没有必要对朱棣有所隐瞒,而且朱棣是老练的**家,可以在听完他的思路后,为他查漏补缺。

因此,他想了想,直言道:“爹,儿子决定推行两个五年计划,而每一个五年计划都包含了治政、边防、税赋、教育、医药、器械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为何是五年计划,而不是三年或四年亦或者六年计划?”

朱棣问道。

朱高煦不紧不慢的解释道:“无论是建设一个大型的军工厂或官厂,还是推行一个新的国策,都需三至四年的建设期或试行期,然后又需要至少一年的调整期或改良期。”

“若是工厂的话,最后第五年才能按图纸生产各类火器、物资。若是推行国策的话,最后第五年才能得到适应于大部分地区的良策,如此则可以将推行新政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而这些,都将成为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基础。”

朱棣又问道:“为何叫‘计划’,而不叫‘规划’?”

不要以为古代没有“计划”、“规划”这两个词。

《汉书·卷四·陈平传》:“诚臣计划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

《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若计划不从,真可引领而去矣。”

上面这两段话里“计划”的意思,与后世人常用的“计划”意义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