诧异地看向宋亚,“你不是真的想拍成电影吧APLUS?这剧里那么多群舞场面,投资可少不了。”
“不拍成电影我雇你们干嘛!?”宋亚没声好气地回道。
“该先拍点小制作练练手的。”白人编剧对叶列莫夫笑问,“你没劝劝他吗?”
叶列莫夫比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我的主要疑虑是在人设方面APLUS。”黑人编剧说道:“三个贫困家庭出身的NGer,砸艺术学校的玻璃,还偷车,这种剧情非裔群体不会喜欢的。”
“我觉得也是。”塔拉吉附和。
叶列莫夫和白人编辑也点头。
宋亚想了想,确实是,原版电影里主演是位白人,和两位黑人发小干这些事,黑人群体不会有什么敏感的想法,但自己不是想主演么?所以让编辑把三个都写成了黑人,于是问题就突然出现了,“是得改改,怎么说?”
“砸玻璃就算了,偷车可以改成犯罪程度比较低的,比如……呃,比如……”黑人编剧比如了半天都没想到合适的替换情节,很明显,写成抢劫、贩毐什么的更严重,而小偷小摸或者霸凌之类的行为又比偷车更毁人设,更别提偷车还关联着前后的大段剧情。
设置人物背景是门很深的学问,车是死物,观众看主角偷车时产生的不适感远远比直接去抢别人的二十刀来得低,虽然一辆车的价值远远高于二十刀不知道多少倍。
主角和他的两个伙伴是出身贫民区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电影里既要把底层青年摆不脱泥沼般无处不在的的犯罪生活表现出来,又不能让观众产生过多的厌恶情绪。
想把握好这个度非常难,原版电影已经设置得非常平衡,人设稍加改动后就牵一发而动全身,原版电影里主角是个白人,白人和黑人一起偷车就不容易令观众产生对族群犯罪率的联想,换成全黑人偷车就……
黑人犯罪率高是事实,但不能那么直白地拍出来,到时候肯定会招来黑人群体骂声一片,更别说自己还有黑人血统,会被骂得更凶,族群叛徒黑皮白心之类话肯定少不了。
而且也讨好不了白人。
“把主角的朋友换成白人怎么样?”叶列莫夫建议。
“全换成白人?不好吧,会显得和现实不符,主角的伙伴是亲兄弟俩,换一个就意味着他们的家庭背景必须要换,那后面弟弟身亡的剧情怎么弄?”两位编剧叫苦。
看来即使有了整部电影的天启,离真正抄出成品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就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