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的准备,一系列的行动。
之后,对方却在中间时候,改变了目标,直接杀人,甚至连钱都不要。
如此,站在第一视角的警察。
警察的视角就是,这起案子,是从中间开始,受害者起初遇到了诈骗,随后在某个时间段遇到了第二个凶手。
第一个凶手的嫌疑很小!
为什么?
因为他的作案动机,他已经留下的线索,串联不到案子的下半部分!
如此,看起来,就好像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案子一样!
前后逻辑对应不上,想串联起来,就会有各种相冲突的矛盾点。
而警校教导的最常用的推理逻辑公式呢?
最简单的例子。
用传递性关系推理,a>b,b>c,所以a>c,这条理论来举例。
正常来说是这样,但对于这种两条逻辑的案子来说......
a>b,b>c,所以a>c,但,如果又来了个独立于字母外的数字1呢?
数字1<2,2<3,所以1<3。
但是,a是否><又或是=1?
字母a和数字1,完全不是一个赛道上的!
这理论还怎么用?
用不了!
而正常人的思路,往往也是一条思路走到死,两条思路很突兀,会让人思维混乱,如此,这种案子都较为难破。
不过好在此类案子较少,估摸着警校还不怎么重视,并不会着重研究这种。
眼下来看......
他好像又遇到了一起?
“如果......”
“如果,对于凶手来说......“
徐驹隐约有些明悟,他在凌晨时间段,躺在拘留所的床上,看着天花板。
“投入寄生虫是一个目的......”
“受害者死亡,又是因为另外的事......”
如此,就能想的通了!
“将这起案件,单独拆开,拆成两份来看......”
徐驹陷入沉思。
他的计算力很好,思维完全够用。
此时,脑子里,原本混乱无序的线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被完整切割成两份的案子。
一份是,受害者被寄生虫寄生,随即不知为何,在前期出现症状后,并未及时就医。
这是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