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亚热带季风区的成都,一到了夏天,便是炎炎烈日,让人吃不消。王侯权贵可以去青城山、峨眉山或是西岭雪山避暑,至于经济有限的贩夫走卒、平民百姓,则是要找个阴凉之地,避一避夏**人的热气。
但在位于成都城西的四川讲武堂中,学员们和教官们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
西北大战刚刚结束,宋军挺近河西,大宋天子亲临成都视察四川讲武堂,谁敢怠慢。
四川讲武堂内外戒备森严,即便是清晨,讲武堂中也是热浪滚滚,让人汗流浃背。
高台上凉亭下赵竑端坐,一众四川大小官员陪侍左右,正在观看学员们的操练。
“停!”
教官呐喊声中,一排骑兵于壕沟前停下,动作几乎一致,跟着“跳”字响起,所有的战马跳过壕沟,步伐如出一辙。
“射!”
又一个跳壕沟动作结束后,教官大声呐喊,学员们踏弩上箭,一波箭雨射出,纷纷射中靶子。
赵竑轻轻点头,暗自振奋。
西北边塞一战,大宋获取了战马万匹,就连讲武堂的训练马匹也是鸟枪换炮,清一色的河曲良马,看着都是带劲。
“掷弹!”
教官们的怒喝声中,学员们纷纷助跑,一个个冒烟的震天雷准确扔进了沙袋围成的圆圈中,发出“通通”的响声,却没有炸裂铁壳。
这种训练弹,只装一到两成的火药量,只能炸响,而不能破壳。只有训练成熟,才能使用战场上真正的震天雷。
“蓬蓬蓬!”
硝烟弥漫,火炮声响起,数十颗实心铁球呼啸而出,他们划着弧线落地,横冲直撞,一路摧枯拉朽,地面上埋的木桩纷纷被打折,木刺木屑纷飞。
火炮训练来不得半点虚假,也最耗费火药。装填动作训练成熟,调整角度、方向,都要实弹实药操练,否则无法达到射击精确的要求。
“上步、刺!”
校场上,教官的怒喝声响起,阵列中的学员们跟着怒吼,上步挺枪,狠狠刺出手里的长枪。
烈日当空,高台上观看的四川制置使崔与之,不由得心里一寒。
这扑面而来的杀声,让他一时有些错愕。
谁说蜀中无男儿,这些四川讲武堂的后生们,就是真真正正的让人可畏。
这时候,他甚至有些浮想联翩,仅仅凭川中子弟,也能抵挡无坚不摧的鞑靼骑兵。
看到这一幕600人的刺枪术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