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愿协助崔相公,为陛下分忧!”
众臣又是一起肃拜。
“自江南东路推行新政以来,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赋税大幅提升。如今全国四路推行新政,尤其是四川和两浙路,推行新政刻不容缓。诸位卿家,四川推行新政,有什么障碍吗?”
川民辛劳,废除苛捐杂税,推行经界法等新政,川民也能活的轻松一些。
“陛下,推行新政,臣独木难支,还请陛下派要员入川,主持新政推行。”
众臣面面相觑,崔与之下意识地选择了推辞。
“崔卿,朕把你从家里拉出来,不是让你撂挑子的。是得罪四川的豪强官绅,还是得罪朕,你自己选一样吧。”
赵竑看着崔与之,目光扫了一眼众大臣,有些人已经脸色煞白,身子似乎发抖。
“新政能否顺利推行,事关大宋江山社稷。朕不怕告诉你,五年之内,朕要大宋吏治清明,百姓不再受苛政之苦。十年以后,朕要收复北地,大概十五年到二十年,天下归宋,恢复汉唐鼎盛时期的雄风。”
赵竑看着崔与之和众大臣,心也热了起来。
“朕要的大宋不是偏居江南一隅,毫无血气。朕要西域大漠、天涯吐蕃,都插上我大宋的旗帜,万国来朝,宾服四夷,犯我强宋者,虽远必诛。这才是中华盛世。”
赵竑的话语,让崔与之暗暗吃惊,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他听得出来,赵竑所说发自肺腑,让他也是感动,甚至有些立刻答应的冲动。
他也明白,如果他不答应,赵竑可能不会再勉强。但他会令派官员,大刀阔斧,推行新政,并会不惜代价,扫除一切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到那时候,也许就是血雨腥风,甚至激起民变,继而是更大规模的流血事件。
皇帝刚猛,绝不会向任何人妥协,他的志向,诗词中已经说明了一切。
君臣都是沉默不语,赵竑迈步向前。
“崔卿、余玠、范钟,咱们走上一段。”
赵竑和崔与之几人走开,远远避开了众大臣。
君臣三人向前,赵竑不动声色,崔与之心里暗暗盘算。
四川推行新政,事到如今,他能说不吗?
那些场边的四川士大夫们,恐怕已经把他视为赵竑的马前卒了。
赵竑慢慢向前,徐徐说道:
“崔卿,朕不会让你独木难支,朕已经调了大批官员入蜀,协助你推行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