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松亭关分兵(3 / 3)

戴耶律淳为帝,将天祚帝贬为湘阴王。此去投靠他,只怕诸将都会遭到他的报复。

萧干对耶律大石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萧干决定领军向东回到奚族的聚居地,召集奚族的力量做反攻复国的准备。

宋金两国的海上之盟约定将燕京地区交给宋国,这一点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在拒绝辽国做藩属国时,已经多次言明。

因此,萧太后、萧干、耶律大石等辽国高层都知道燕京地区将来很有可能会落到宋军的手中。

萧干之意,就是全军留在卢龙岭耐心等待。等到金军撤走,宋军接管燕京城后,再全军出击,打败无能的宋军,收复燕京地区。

应该说,辽军与宋军多次交手后,对于宋军的战斗力已经是了若指掌。萧干此计,成功的机会还是挺大的。

辽军对于燕地的熟悉远甚于宋军。只要金军撤走,辽军何惧那无能的宋军。

然而,耶律大石却对萧干的提议持反对意见,他坚持要西去投靠那个躲藏在夹山之中的天祚帝耶律延禧。

耶律大石此举,却是从**上考虑的。

如今,军中已经以四军大王萧干为尊,萧太后也是奚族人。如果全军向东去往奚人的领地里,显然所有的权力都会被身为奚王的萧干掌握。

即使萧干能够收复燕地,重建辽国。可是,那时的辽国还是契丹人的辽国么?

只怕,已经是奚人的辽国,契丹人也只能听命于奚人了吧!

耶律大石身为契丹人宗室贵族,首先考虑的还是契丹人的利益。

军中的两个主将争执不下,但也不愿因此而发生内讧,只得无奈地分兵,按照各自的打算行事。

于是,辽军在松亭关列阵相距而分,契丹兵选择站到了耶律大石一方,而奚、汉、渤海军则都选择站到了萧干的一方。

数万辽军分作两军,在松亭关洒泪而别,踏上了各自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