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把兵败的责任怪罪到刘延庆之子刘光世头上。
二人说正是因为刘光世部没有在约定的时间赶到燕京城支援,才使得他们在燕京城孤军奋战三日后,最终兵败,也使得燕京城得而复失。
都统制刘延庆却是反咬一口,说郭药师、杨可世二将侦查敌情不明,轻敌冒进导致陷入辽军萧干部主力的包围。
刘光世军尾随杨可世军的进军路线前进时,也险些遭到辽军的伏击。
幸得刘光世为人机警,及时察觉了辽军布下的圈套,才带着麾下兵马全身而退,避免了一场大败。
因而,刘光世非但无过,反是有功。
杨可世、刘延庆各持己见,用文书在太尉童贯这里相互指叱攻讦。
童贯虽然愿意相信爱将杨可世的话,怀疑刘光世是临阵退缩,可是前线之事一时间也难以查明。
顾虑到刘延庆还是二十万大军的都统制,需要他领兵收复燕地,童贯就在此事上当了和事佬,写信劝杨可世与刘延庆二人以国事为重,要精诚团结。
怎料到,劝和信送出去没有几日,宋军主力刘延庆军居然一夜之间全军覆没了!童贯主持的二次北伐也因此彻底失败!
更让童贯恨得牙痒的是,十万大军捐躯沙场,多少西军将领死在了这一役。可是,雄州城传回的消息是,刘延庆,刘光国,刘光世父子三人却是安然无恙!
那刘家父子可真是长腿将军啊!
是以,童贯憋了半晌,才憋出一句“刘延庆那厮误国啊!”
显而易见,此番兵败的首责,定然是刘延庆父子。郭药师、杨可世二人能够临危不乱,在兵败如山倒时守住涿州城,将来尚可一用。
只是,这些都是日后之事,如今最关键的是,北伐大军完了,还怎么收回燕地?
东京汴梁城那里,群臣都已经上贺表庆贺朝廷收复燕地,道君皇帝也下旨将燕京城改名为燕山府,将其纳入大宋的版图了。
难道此时太尉童贯要灰头土脸的告诉朝野上下,我童贯无能,燕云之地无法收复了?
倘若是如此结局,朝廷的颜面何存?
道君皇帝可是好大喜功之人,此番扫了他的颜面,童贯必然会在御前失宠,失去如今这权势滔天的地位。
朝中的政敌们必会猛扑上来,撕咬掉童贯身上的几块肉吧!
一念及此,童贯怎甘接受这失败的命运。他打起精神,将幕僚们都召集到身边,让他们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