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边却传来陆时羡状若疯癫的回应。
”哈哈,我晓得了,我晓得了......小用可能要大用咯......“
不疯魔,不成活。
就在刚刚,在林海凡说出小鼠肿瘤新模型的时候,一道灵感就像闪电一样在他心间划过。
这种感觉,他还是在燕大期间研究炎症时,跑步摔倒后体会的。
说起来,这个巧合极其有意思。
那篇《炎症条件下,一种GPCR在细胞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说起来也算生物医学上的内容。
而他现在得到灵感恰好又来自于生物医学。
这同样说明了学术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假如让他一个人在实验室闭门造车,他估计一辈子都不会想到去看《柳叶刀》上的论文。
生命科学每年产出的论文看都看不完,哪里还有时间去看其他领域的论文成果?
没办法,陆时羡最近被研究思路折磨太久太久。
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体会到这种连思路都没有的感觉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探究方法比探究结果更重要的缘故。
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决定什么样的科学研究。
如果说归纳法产生的是经典科学,假说演绎法产生相对论,那么系统方法则产生现代科学。
从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研究方法在学科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少科学家其实都很重视对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探讨,甚至一度认为,一切关于理论探讨的都可以归论为对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探讨。
伽利略、培根等科学家所倡导的科学实验方法,不仅为近代自然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在自然科学、宗教神学以及经验哲学的激烈斗争中取得了胜利。
研究方法的完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带来了一整个学科的完善程度。
比如自古典经济学开始,借助于数学方法,经济理论发展的逻辑性更加清晰、精确、严密。
天文学、力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对经济学的发展也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使得研究内容更加广泛,研究角度更有深度。
如今,学科间的交叉与整合日益加强,科学的发展正呈现出一个杂交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
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研究方法的相互借鉴与相互促进。
“研究方法的创新,将为各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