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建立初期,北方战乱频仍,商业凋敝,各省极度缺少现银。
如果此时直接照搬张居正一条鞭法,或者满清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资本对土地收益的剥夺瓜分,就会急剧增强。
北方孱弱的农耕经济,崩溃,指日可待。
在这种背景下,直接由国家控制土地生产,实行极圈主义统治,不失为权宜之计——至少要比让农户大规模破产,沦为流民要好。wap.bΙQμGètν.net
当然,解决此类问题,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思路,那就是像满清那样,在人口集中区,多搞几场人类消除计划,高效控制人地矛盾。
刘招孙虽然残暴,却还没堕落到为了秩序自我**,人为减少丁口的地步。
相比凋敝的北方,江南足够富庶,经得起折腾,再加上一些其他层面的原因。
这里就成了帝国经济政策的试验场。
~~~~~
新政或许能蛊惑**民丐户,蒙蔽一贫如洗的自耕农、愚弄少数不知死活的小地主。
但却骗不了王衡。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类似政策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
王衡很清楚,新政,是从他们这些豪强大户口中夺食。
说劫富济贫,损有余补不足,都是谬赞。
清丈亩,早在张居正时代就不是完美不缺,由于牵涉方面非常复杂,里面的利益链条不是一句两句能说的清楚的。
张居正清丈亩的重点,其实不是打击豪强,追求公平。
一体盘查只为增加国家赋税。
和张居正时代类似,大齐朝廷的土地清丈,是以摊派的形式下达的。
按照广德皇帝制定的标准,在收税过程中,只要生田耕种三年就按照熟田收税。
通常,土地肥沃、产量可观的熟田归于地主所有,生田通常是底层老百姓垦荒而得。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清丈土地——如果成功的话——会广泛增加收税对象,不论田主贫穷贵**。
说得更直白一点,帝国盘剥完缙绅大户,下一步要剥削贫民百姓。
先把田地从豪绅手中赎回(低价或者完全无偿),重新进行丈量,将土地低价或无偿分给佃农租种,注意是租种,也就是说田地所有权,一直在朝廷手中。
接着,要不了多久——通常是三年——各村陆续成立农社,田地从佃户手中收回,统一归于农社,再由农社分配给佃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