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完成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推广效率。
对音乐来说也是同样,除了排行榜,音乐也要在其他地方打响名声才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商业推广。
现在公司还没有电视台的渠道,不过刚好公司新招的一个媒体人才干过记者,又去找了点服务商那边的相关人脉,然后约了一位申城某大学的教授,请他谈一谈最近刚兴起的网络音乐。
教授之前批评过一次流行音乐,他连周杰伦都看不上,这次记者请他来谈谈网络音乐,然后教授……好像评价还不错。
他系统性地说了说现在网络艺术创作面临的问题、从业者更有热情但是专业度不足的问题,也说相关单位应该加强监管和扶持云云……这样的车轱辘话。
记者请他谈深入些,您批评一下吧,不用留情面。
又拿出三個最近彩铃大火的例子,一首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一首《老鼠爱大米》,一首《爸爸去哪儿》。
教授只能勉为其难地谈了谈,民族音乐是学院派音乐当中的最大流派之一,教授当然不会批评《2002年的第一场雪》,然后就只能说《爸爸去哪儿》和《老鼠爱大米》了,教授就说这两首歌唱歌的技法不成熟,歌手不够专业,应该多向前辈学习云云。
第二天,几个合作的网络媒体上就出现了一张专题报道。
【网络音乐火爆引争议?上戏教授:《爸爸去哪儿》、《老鼠爱大米》缺乏音乐深度】
如今的移动增值服务就是各大门户网站的生存命脉,让彩铃市场扩大影响力也符合他们的利益诉求。
总之没费什么功夫就让这篇报道登了门户网的新闻页、又花钱买了点传统纸媒的版面——实际上学院派音乐对网络音乐一直没什么直接的敌意,当然也没有格外关注的兴趣,不过就算是业内大咖也有闲得抠脚的时候,来点这种报道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好像大家都还挺感兴趣的。
利益方大概以为这是某种噱头,倒是没仔细想这一点,当然单纯的黑红热度也是热度,只是这一点的话,那大概已经值回票价了。
不过音乐一种文化属性比较重要的领域,黑红路线在这里并不是很好用,尤其是在涉及到音乐产品本身质量的时候,文化领域的话语权的争夺还是很有必要的。
而陈钦这么做……原因倒也不复杂,当然也不是有什么复杂的计划。
在传统传播学范畴内,有个基本概念叫做‘沉默螺旋理论’,也就是说在公众领域,专业的、强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