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听罢,十分不解。他急忙抱拳问道:“将军!这是为何!?”
王贲微微一笑,缓缓说道:“此战燕军已无退路,必定放手一搏。本将方才居后督战,发现燕军士卒皆死战不降,大有与我军同归于尽之势。一番激战下来,我军虽取得优势,但伤亡也不小啊。”
听到这,校尉已经大概猜出了王贲的想法,但他还不是十分肯定,于是便接过话茬问道:“将军的意思是······”
“哼哼!”王贲冷笑一声,继续说道:“所谓兵不厌诈,既然燕军死战不降,而我军又必须生擒燕王,何不借此机会,让那个老贼放松警惕呢?”
“哎呀!”校尉听罢,立即感叹一声,接着便抱拳说道:“将军真是足智多谋,标下佩服!如此一来,燕军肯定以为我军不再追击,故而放松戒备,到那时,我军再突然进攻,打他个措手不及,必定一举剿灭燕贼!而且还省去我军不少伤亡!”
其余几名校尉听罢,也连声附和道:“妙!妙!真乃妙计也!”
“哈哈哈哈!”王贲大笑一声,随即吩咐道:“既如此,尔等便依计行事吧!切记!待燕王出了翔鸾里,尔等便即刻出击,攻其不备,万不可让他脱逃!”
众将听罢,立即抱拳应道:“标下谨记,请将军放心!”
“嗯。”王贲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便挥手说道:“都下去准备吧!”
“诺!”众将应了一声,接着就匆匆策马离去。
反观燕王的几个近臣,在得知王贲同意罢兵后,他们立即欣喜若狂地跑回了翔鸾里把这个消息禀报给了燕王喜。
此刻,燕王喜已从丧子之痛中稍稍回过了神,听到这个“好”消息之后,他原本沉重的心情终于有所好转。为防王贲反悔,他没有任何迟疑,急命大军开拔,向朝阳关挺进。
出了翔鸾里后,与几个妃子窝在马车中的燕王喜,一路都是郁郁寡欢,沉默无语。而那几个近臣则一边策马围着燕王喜的马车,一边相互吹捧了起来。
一名近臣对那名斩下太子丹头颅的近臣恭维道:“哎呀!我等今日得以幸免于难,真是多亏了你老兄啊!”
另一名近臣也跟着附和道:“说的是啊!今日情况着实危急,要不是你老兄献出此计,恐怕我大燕就亡在那小小的翔鸾里了!”
斩首太子丹的那名近臣听罢,得意地笑道:“那是!生死存亡之际,我等忠臣自当挺身而出,不像李怜云那厮,平时里总喊着尽忠报国,关键时刻连影子都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