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意思是以德国目前的生产能力无法完成在1933年之前部队完全换装的目标。”
斯特拉瑟问道。
“是的,元首。
虽然我对装备部进行了改革,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这么庞大的生产任务是难以完成的。
何况我发现我们的军火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浪费。”
施佩尔开始给斯特拉瑟讲解为什么那些企业会降低德国的生产效率。
历史上缺少资源,国内市场狭小,对一战严格配给制度的恐惧,种种因素纠结在一起,形成了纳粹德国复杂而又古怪的经济体系。
现在的德国多多少少也受到了影响。
更何况,根据斯特拉瑟的描述,未来德国要打一场世界大战。
战争是长期的,需要大量的企业进行生产。
然而广大的私人部门却不愿意投入到军工生产中,这造成了资源配置上的极大地混乱。
毕竟现在民用企业的利润远远高于军火企业,资本总是想往利润最高的地方流入。
在这种纠结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的抵触对国防经济起到了事实上的破坏作用,
“开开心心领订单,拖拖拉拉做订单”,这就是现在德国经济,或者说军火工业最典型的状态。
不仅是宝马奔驰和克虏伯公司希望这样做,哪怕是高度国有化的格里戈公司内部也有类似的声音。
他们认为,既然现在已经占据了利润最高的产业,为什么不加大力度继续投资呢?
把钱投到军火上的利润比投到可口可乐上少多了。
“你的意思是我为了避免德国军备混乱保留下来的军火企业反而成为了德国扩大产能的障碍?”
斯特拉瑟感到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这是真的。”
施佩尔肯定了这个观点,他接手装备部部长已经三年了,这三年他一直在跟克虏伯等公司明争暗斗。
一开始这种斗争还是比较隐晦的,但是随着德国军备任务的不断迫近,这种矛盾逐渐被激化到明面上了。
斯特拉瑟对此也不是没有耳闻,但是他不到万不得也不想动克虏伯等人,毕竟他是自己上台的有功之臣,动了它会让其他人寒心。
“此外,我觉得还有一点:大量的贪污造成了生产中“摩擦成本”暴增。
毕竟巨量的订单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