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战争计划(2 / 6)

赛点,可以决定胜败生死。

而这两个赛点的丧失,决定了纳粹德国的灭亡。

第一个赛点的丧失是敦刻尔克和**版海狮计划

德国人特别是**自己一直抱有一种幻想,他们认为第三帝国和英帝国可以共存。

这种幻想认为,在德国彻底在击败法国之后,务实和利己主义的大英帝国会认清现实,以一纸合约缔结西欧和平,并认可纳粹德国在西线所获得的一切战争果实。

包括比荷卢挪威丹麦和维希法国以及纳粹德国在欧洲大陆的绝对霸权。

基于这种幻想,一方面德国人害怕把英国打疼而导致局势再无可能转圜,于是就有了敦刻尔克。

**们认为放这二十几万英国人回家也没什么,因为马上可以和谈并和平。

另一方面也担心在制海权极度劣势的情况下,登陆英国的渡海作战时国防军会遭遇重大损失。

于是海狮计划就从一个全面入侵计划,变成了戈元帅伦敦轰炸秀。

**和戈林过高的估计了他们空军的作战能力,轰炸城市的策略本身和日本人轰炸重庆一样是为摧毁战斗意志而不是摧毁对手的工业能力(**和恐怖作用大于战略意义,HE111也不是B17或者B29很难摧毁对手的工业能力)。

英国王家空军除了数量优势之外,在任何方面都是强悍而不逊于对手的战争力量,加上英国的上层力量在邱先生的整合下统一了价值观,不存在意见对立和分裂。

结果英国人挺住了,以炸迫降的策略失败了,和日本人轰炸重庆企图让蒋将军回到谈判桌上的企图一样失败了。

无论是敦刻尔克时还是敦刻尔克后,他们不谈判。

于是贯穿整个二战,从西线(空战/战略轰炸/美国参战后的干机大轰炸)到地中海北非从不平静,资源和人力匮乏追求速战永远企图避免两线作战的德国,又一次面临两线作战,缓慢或者剧烈的流血直到帝国崩盘。

斯特拉特并不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自己能够做到。

**的德国可能英国反而更加仇视,他们害怕红色更有可能选择跟德国不死不休。

所以德国想获得二战的胜利,必须彻底登陆和击败英国。

不正视这个问题强调任何技术困难的代价就是两线作战,而德国两线作战必败。

真实历史中,德国的战争目标是以击败法国,和英国媾和作为战略目的。

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