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曼施坦因等人正在对手中的论文进行高谈阔论的时候,论文的作者于尔根则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他们口中的笑料,他前不久还在为了自己的论文而发愁。
是的,于尔根也报名了慕尼黑军校并且顺利进入了。
当然,他能够进入慕尼黑军校可不是凭借着他初中肄业的文化水平,这在整个慕尼黑军校都是垫底的地步。
当初是在拉尔夫的极力要求下,于尔根才决定前往慕尼黑学习。
第一步兵师的官兵凭借着总司令嫡系部队的地位以及于尔根参加过德法战争的履历,所以他才得以在第一师师长的推荐下顺利地进入慕尼黑军校。
虽然开头很顺利,不过在慕尼黑的学习就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了。
虽然严苛的训练水平对于于尔根来说算不得什么,毕竟第一步兵师的训练量也很大,但是在专业方面的学习让于尔根感到头昏脑涨。
要知道慕尼黑军校每个学年的升级可不是混混日子就能过去的,每个学员都要每年提交一篇论文,在通过了答辩之后还要送去查重。
这个年代虽然不可能比对每篇论文的相似性,但是要是学员上交的论文中有两篇相似的就非常有趣了。
写论文对于于尔根来说无异于是写天书,特别是当他知道自己的选题是写一篇有关德军在野战中应当采取何种战术的论文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开什么国际玩笑,要是让他写如何在战壕中杀死敌人他还能跟导师掰扯掰扯,让他写战术乃至战役层面的东西于尔根那是半点不懂。
好在虽然不懂,但是他可以抄袭。
虽然欧洲那些著名的著作他是抄袭不了了,但是得益于这个时代还没有计算机可以用来查重,所以欧洲以外的著作基本上不会被查到。
于是于尔根灵机一动,他决定找那些外国使团的的外交人员寻求帮助。
之前他还在第一步兵师的时候,第一步兵师可没有少作为阅兵部队接待外国人员。
所以不少外交大使跟第一步兵师关系很好,私下里也少不了人员的交流。
在不少国家的大使馆,只要你能证明是第一步兵师的人,都不需要提前通报,只要在门卫那登记一下就能进去了。
思来想去,于尔根最终选择了中国的大使馆。
无他,因为中国人在德国没有什么存在感,尤其是在底层。
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马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