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宁王朱见森也拿到了内卫司的报告,笑道:“这孙诚倒是有点见识,第一个题目,王道、霸道之论的答案正是朝廷正在做的。
第二个题目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却是甚合朕意。在两国争霸时,就是应该藏富于国,这样才能更好的集中国家力量。”
宁王又冷笑,“可那些世家为了保住自己的钱财,却非要提什么藏富于民。
要是朝廷没钱了,魏国打过来,你藏的还不都是给了魏国?”
宁王边上的两位太监都默然不语。
“至于这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孤却是不明白?还有为什么要注重杂学和工匠。难道重用他们,就能不加赋而国用足吗?”
宁王看着两位贴身太监。
两位太监道:“这个老奴也不知道。”
…………
崔元得到太学大儒的肯定,名声大振,仕途青云直上,刚刚六部观政完,就被提为翰林院修撰。
只要他不犯什么错误,以崔家的势力,估计三年后就会外派,就能被提为四品,前途是一片光明。
而孙诚就不同了,经过太学文才比试后,孙诚的名声大大降低,大家都认为他的文才都在诗词上,
而且大儒的评语,也让孙诚的仕途已经关闭了,就是凭着父亲的势力,最多也只能当个七品闲官而已。
只有那些醉心于诗词的人还是一如既往支持孙诚。
而其他的文人因孙诚认为要重视杂学,工匠,这让那些以儒学为主的人都疏远了他。
孙诚也不在乎,还是睡到日上三竿,单数去依柔那,双数去如烟那,日子过的那叫一个爽。
二十天到了,孙诚又来到田庄,见基肥已经下了,地已经耕了,大为满意。
让众人将秧苗插下,让黄狗蛋带人好好管理,并发下了赏钱。
那些农夫见少爷说到做到,干的好就有钱,纷纷拍着胸脯道,请少爷放心,这亩田他们一定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
孙诚又找了一个认识字的人,几时放水,几时除草,几时除虫,都一一记录下来。
这些都是数据,等到试验成功,这些东西就是无价之宝。
孙诚刚快活了几天,就不舒服了。因为他为如烟赎身时,却被潇湘书寓的老板拒绝了。
孙诚沉着脸道:“本来是说好,我只要带动潇湘书寓的人气后,你就放如烟离开。
可你现在说不放如烟了,你这样未免欺人太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