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辽与咱们大宋,到底有哪里不同?”赵仲针这个问题里,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他是知道历史的,几十年前的历史,知道宋与辽打仗,吃亏多,得利少。
虽然宋人为了面子,从不直白去说,但那句直白话,其实就是打不赢。
赵仲针想搞清楚,为什么就打不赢?
狄咏没直接答,只道:“明天就过境了,仲针你自己去看,亲眼看看辽国到底与咱们大宋有何不同……”
赵仲针忽然莫名有些心虚,这种心虚,是他几代赵家人的“基因”里传承下来的,这个“基因”就是面对辽国就不自信,就心虚。
所以心虚的赵仲针忽然问道:“老师,此番咱们出使,是要与辽人订立一个新的盟约,不包含岁币的盟约,那辽人能答应吗?辽人若是不答应可怎么办?”
依旧是不自信,觉得这件事做不成。
带赵仲针出来走这一趟,狄咏其实考虑很多,比如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治疗一下宋朝皇帝的软骨病,也就是要解决赵仲针这种莫名的心虚不自信,要让这个未来的皇帝在面对辽国的时候,自信起来。ωωw.
怎么让赵仲针真正的认为辽人不过如此!
那就是亲自带着赵仲针,把重新订立盟约这件事彻底办成,让赵仲针亲眼看着,辽人不过如此!
这一切,依旧还是为了战争服务。
如果狄咏如今忽然与所有人说要与辽国开战,只怕满场皆惊,都得吓坏了。别说此时的赵仲针,就算仁宗皇帝还活着,那也得吓坏了。
仁宗皇帝之所以会认可狄咏的想法,拖着岁币不给,是因为这件事在可控范围之内,只是在试探辽人底线,如果真会发展到全面开战的地步,大不了再给他就是。
仁宗皇帝,从未想过与辽人开战。
若是不解决这种心态问题,哪怕将来,狄咏就算故技重施,还搞与西夏开战的那一套,也不可能得到以前的那种效果。
为什么?因为宋人不怕西夏,面对西夏没有心理上的劣势,所以整体氛围上,并不认怂。所以狄咏昔日之策,能成功。
但同样的计策用在辽人身上,那就成功不了,为何?因为宋人会认怂,这种认怂,是从上至下的,从皇帝到朝臣,再到军将……都有这种心态上的劣势。
所以,赵仲针的心态,面对辽国的心态,很重要!
就如他刚才问的话语,如果辽人不答应怎么办?他就是在心虚!
狄咏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