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扬州要出大名(2 / 4)

有瑕疵的,不过眼下正需用人,毛语文也不会把叶瞰怎么样,

而且这个问题有解决的办法。

不就是抄出来的银子少了么?

找三两户愿意花钱买命的给他添上就可以了。

毛语文的到来,加速了刑事所的行动,按照凡涉私盐即抓捕的原则,锦衣卫深入扬州城大街小巷,踹开了许多家盐商的门。

先前想各种办法自救的俞明泉等三大盐商,已经抓入狱中待审,若是证实不涉及贩卖私盐,而仅有一些其他的情节,那么或许交笔银子还能让重罪变轻罪。若是涉及,那就要槛送京师。

一时间扬州城一家接着一家遭逢变故。

正常的食盐售卖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巡盐御史赵慎管起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的摊子,一方面向京师奏报情形,一方面继续维持盐场的生产,市面上的食盐销售进入低谷,而私盐就更加少有人售卖。

赵慎忙得昏头昏脑,但有些情形他还是看得清楚的,

盐政之弊绝不是私盐那么简单。

私盐价格低、质量好,朝廷以如此力度查封缉查私盐固然会有一些效果,但实际上就是在逼着百姓购买价格高的官盐。

从这个角度看,缉私反而是百姓反对的。

这是其一。

其二,灶户生活本就困苦不堪,朝廷又如此打击私盐商人,导致他们手中的余盐更加无人敢买,余盐的价格也会急速下跌。

这样弄下去,拖上一段时间就会饿死人!

商人的确闹不出大事,可灶户能!

所以他的奏疏走的也是八百里加急。这些事情作为巡盐御史,他是一定要和天子禀报的。

其实朱厚照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缉私,要有两招,其一便是打击,其二就是要给灶户活路。

否则千千万万的灶户自己就开始销售私盐了。

此外,他先前计划施行盐场拍卖,这个思路他还是觉得不错。

因为让少府去成立一个盐商,再去统一收购、售卖食盐,时间久了,还是一样的问题——即因为吏治**导致官盐有行政成本,官盐价格就是会高。价格差一产生,私盐泛滥就是时间问题。

而这些行政成本,都是由官府承担的。

还不如进行市场化运营。生产、销售都交由商人,只将盐场的所有权拿在手中。

虽然他不是迷信自由市场的人,但是市场化确实可以带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