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府的盆地不算很大,巡按御史也只是身处其地所以感受颇深,其实真正受灾严重的地方更多。
比如崇鱼府。
崇鱼府远离海岸,位于大宣南部内陆,按说应该受不到多大影响才对。
可崇鱼府是大宣境内最大的盆地,“八风”带来的强气流到此虽然已经减弱,却因四面环山改变风向,形成强大的龙卷风。
一棵棵树木被连根拔起,一座座屋宇被掀翻垮塌,一片片农田被摧毁,一头头牛羊伴着鱼群飞转天空,再四处散落。
崇鱼府河流众多,黑天暗地、电闪雷鸣中“龙吸水”惊呆不少百姓,不敢、也无处逃跑,只能跪地祷告,是死是活,全凭天意。ъìQυGΕtV.net
当百姓以为终于把龙卷风“拜”走了,却迎来暴风雨,河堤被冲毁,河水伴着暴雨在盆地内肆虐。
各地河堤决堤,并非皆是修筑河堤偷工减料的原因。
人类择水而居,本是生存需要,但是水大了,那就是灾难。
“水的力量”到底有多可怕,有书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水不会成灾、水路也合乎人民需求,自然不会修筑堤坝。
堤坝,是防水、拦水的建筑物,通常位于河流沿岸或河口,通过固定边坡和建筑结构,将水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洪水泛滥,保护周边地区的人民和财产。
堤坝越高,能容纳的水量便越多。
可是,水是流动的,会裹挟泥沙一路往下游奔去,泥沙不断沉积,便使得堤坝能拦截的水量减少,水溢出,便会冲毁周边地区。
如此,就需要增高堤坝,于是继续泥沙沉积,再继续加筑堤坝。
这也是当年鲧治水的办法。
如此反复,河流反而高于周边地区,一旦堤坝承受不住水压,便形成更大灾难。
虽说堵不如疏,鲧的儿子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治水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但这个办法适合他们那个人口少的年代,却不适合如今的大宣。
若如今也用此法,迁走当地百姓,按现在大宣江河流域的人口数量,便无从安置百姓,百姓也不会放弃世代辛苦耕作的田地。
田地和粮食是百姓赖以生存之本,更是国本,这便成了千古难题。
于是只能继续加高、加强堤坝,继续沉积泥沙,周而复始。
就算工事足够承受水压,但遇到暴风雨,水位瞬间飙升、水压骤然猛增,堤坝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