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是个妙人,他是学生时代的楚清最佩服的文科、理科都非常均衡的学者。
有时候楚清会想,要是能跟徐光启做同学,应该能成为学习搭档,会对学习不再有枯燥、寂寞之感。
在楚清看来,这个人对实用科学的研究、应用,乃至推广的贡献无人可比,在数学、农学、**、军事等等领域都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单是翻译《几何原本》这件事,就让楚清为之着迷。
要知道,“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等中文的名词术语,都是经过他呕心沥血的反复推敲而确定下来的。
当然,现在的楚清,剽窃的不是他的数学著作,而是《除蝗疏》。
楚清的工作笔记里提到自己对干旱有可能引发蝗灾的担忧,也提到应该告诉她能告诉的人,比方户籍所在地区的“老领导”。
“老领导?”皇帝对这个词,有些失笑:“宋廷山?徐光泽?哪里老了?都是正当年嘛!那到底告诉他们没有?”
在等待几位臣工的时间里,皇帝翻阅第二封信。
这封信字数少,不是楚清的工作笔记。
信上的内容却不可忽视:
一、楚清建议并鼓励当地农户养殖鸡鸭,以备蝗灾时灭蝗;
二、鸡鸭可放牧于田垄,既能除蝗,也能灭其它虫害;
三、当地官员假借楚清的名义下令百姓养殖,并明令数目,百姓生怨;
四、当地官员希望楚清能在他们指定的地域批准种植棉花;
五、楚清因怕逾越职权范围,对于各地官员的灾害提醒畏首畏尾。
“逾越?谁说她只能管棉花?农官,对农事进行提醒,谁敢说她逾越?!”皇帝有些气愤,这明显是地方官员有什么行动了。
看到第三条,皇帝不难想到楚清的处境。
这封信最后有行字:“请归还第一封信,以免被察觉。”
还真是偷人家的东西。
皇帝把两封信都详细看完时,几位大臣也到齐了。
“臣……”
“都坐!”皇帝直接打断大臣们的见礼,并赐了座。
几位臣子立马绷起全部神经。
虽然赐座,表达了圣上的宽和,但不让行礼,看来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许卿,去年十二月初一,可有下雪?”皇帝上来就问太史令。
太史令有片刻